23 雙月刊 No.175.2022.11月 精神科居家治療的目的是讓病人能在社區好好生活,維持精神 狀況穩定,提升生活品質,長遠的目標則希望降低病人死亡率。 松˙德˙院˙區 就醫,家屬亦無法帶至醫院的慢性重大精 神病患,包含7項重大精神疾病:老年 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亞急性譫 妄、其他器質性精神病態、思覺失調症、 情感性精神病、妄想狀態、源自兒童期 之精神疾病等。且須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 嚴重精神病人或症狀明顯干擾家庭及 社會生活。 2. 嚴重精神病人在社區中造成干擾而其 診斷為需醫師評估與處置者。 3. 嚴重精神病人無病識感,拒絕就醫, 或有中斷治療者。 4. 嚴重精神病人精神功能嚴重退化,需 醫療照護。 ▍改善生活品質 減輕家屬負擔 居家治療服務內容,包含醫療處置、 護理處置及訂定護理計畫、支持性心理治 療、行為治療、病患轉介、社會資源轉 介、衛生教育及提供衛教資料,以及個案 或家屬電話諮詢。居家治療頻率為每月1 至2次,一節門診時間安排至多8位個 案,依健保規定收費,有重大傷病卡或 身心障礙手冊,依規定還可減免費用。 陳主任強調,精神病患在穩定狀態 下,傾向讓他們回歸社會。精神穩定的病 人,並不預期會有暴力或失控狀況,就 算在不穩定期,也僅少數有暴力或自傷 比例,在北市可用緊急醫療處理。如果 個案狀況適合,後續會以居家方式治療, 若在急性精神病症狀嚴重時,亦可協助 帶回醫院住院治療。 松德院區目前約有近200位精神科 居家個案,醫療團隊出訪都穿著便服,不 會洩露病人狀況,家屬大多認同居家治 療有所幫助。而鄰居若已知社區有精神 病患,大部分覺得有醫療團隊定期訪視, 有助病人狀態穩定,也是一件好事。 陳主任說,傳統模式是病人走進診 間才提供醫療服務,但不管是病人病識感 不足或家屬社區需求,把精神醫療推廣至 居家有其必要性。精神科居家治療的目的 是讓病人能在社區好好生活,維持精神 狀況穩定,提升生活品質,進而減輕家 屬照顧負擔,更長遠目標亦希望降低病 人死亡率。松德研究團隊以健保資料庫 分析顯示,居家治療的介入有效讓急性 發作住院率下降,且有長期的效果,但 病人的生活過得好不好?有沒有富含意 義的活動安排?這些並不得而知。因此, 目前有精神疾病長照試辦計畫,希望藉由 更多資源,讓病人在社區生活得更完善。 ▲ 居家治療模式主要針對社區中無病識感不願就 醫,家屬亦無法帶至醫院的慢性重大精神病患, 提供醫療照護以穩定病情。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