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pei City Hospital 雙月刊 171 No. 疫後新思維 從虛擬病房到虛擬醫院 仁愛院區強化核心醫療 穩健中求創新 陽明院區提升醫療量能 籌組區域聯盟 整合醫學照護病房以人為本 創造醫療價值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出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發行人:黃勝堅/主編:公關中心 院址:臺北市大同區鄭州路145號/客服中心及客訴專線:1999轉888 中華民國111年3月 總院長的話 聯醫新氣象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照顧市民健康 守護弱勢族群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院訊 Taipei City Hospital 總院長的話 新冠肺炎(COVID-19)給醫療體系一個反省機會,「到底是以人中心? 還是以醫院為中心?」虛擬病房導入數位科技,讓民眾能得到即時照顧, 在疫情過後可延續這個理念,不同目標族群建立不同虛擬病房,首要以弱 勢為主,集合起來就成為虛擬醫院。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世界面臨 一個共同問題──醫院量能無法應付激 增的確診人數。其實Omicron確診者多 為輕症或無症狀,有些國家採取在家隔離 措施,臺北市則採加強版防疫旅館,其 目的在保持醫院體系的量能。然而,確 診者到底有無醫療需求?除了生理症狀, 還有心理需求,對疾病的不了解、預後 的疑問,以及家屬的擔心又該怎麼辦? 林林總總的問題繁多。 加強版防疫旅館設立目的是在有限 資源內,確保篩檢陽性但無症狀或輕症者 能得到適切照顧,症狀較嚴重者則送至 醫院治療。但低危、中危難道不會轉為 高危?當然也可能產生變化,需建立清 楚指引,讓大家知道何時必須送到醫院。 疫後新思維 從虛擬病房到虛擬醫院 黃勝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
雙月刊 No.171.2022.3月 中蓋了多家醫院。就像電玩虛擬世界一 樣,「不一定要有建築物,才會有醫院」, 不同族群可以建立不同病房,集合起來 就成為虛擬醫院,透過系統化,當中所 產生的數據,進一步分析,可以產生更 大的綜效。 ▍跳脫以醫院為中心的思維 盤點北市聯醫做過的事,有些已具 備虛擬醫院概念,包括居家醫療、社區失 智照護、社區精神病患緊急醫療等,這 些院外服務都經營相當一段時間。由小 而大,慢慢將量能擴散,未來也可以做 虛擬護理之家、虛擬失智病房、虛擬住 院等等。我們可以把「在家住院」,看 成是眾多虛擬病房分散在十二個行政區, 結合起來就是北市聯醫虛擬的第八院區。 虛擬醫院仰賴數位工具,包括遠距 醫療、相關平台的建立。如何在法律允 許的狀態下,既不實際接觸病人,又能 提供適當的溝通諮詢及醫療服務,尚需 更完備的配套措施。 COVID-19 是全球浩劫,卻也給了 醫療體系一個反省機會,「我們到底是以 人中心?還是以醫院為中心?」如果是 以人中心,現在的健康照護體系是否應 做出改變?當中有變,也有不變!不變 的是,「有溫度、以人為中心、以家庭 為中心的照護與關懷」。需要改變的是, 「跳脫以醫院為中心的思維」。在疫情 過後,虛擬病房、虛擬醫院可望有更多 應用範圍,期待同仁從中找到改造方向, 蛻變為真正「以人為中心」。 ▍不一定要有建築物才有醫院 臺灣確診人數相對其他國家較少, 他國是如何克服醫療量能緊繃的危機? 英國曾是已開發國家中疫情較嚴峻的地 方,但在醫療量能趕上後,死亡率大幅 下降。英國的作法是大規模推動「虛擬 病房(virtual wards)」計畫,將輕症者 留在家,搭配血氧儀監測血氧濃度,若 病況惡化立即送醫,不僅減輕醫療量能, 讓真正有需要的重症者在醫院治療,降 低重症死亡率;也減少在家「隱形缺氧」, 甚至不幸猝死的可能性。 英國的虛擬病房是設在家裡,避免 接觸,藉由數位科技的幫助,一位醫師能 掌控數百名病人的病情,將醫療價值發揮 到最大。其實,北市的加強版防疫旅館 不也是虛擬病房?醫院設在院外的病房, 一方面阻絕傳染,一方面也讓確診但無 症狀及輕症者得到適當的照顧。 隨著疫情變化,新病毒株Omicron 的症狀又更少。北市聯醫開始思考,疫 情過後是否就不需要虛擬病房了?以目 前的醫院量能真能滿足民眾需求?什麼 病都要到醫院看嗎?什麼事都要遵守醫 院SOP(標準流程)嗎?民眾與醫院的 溝通真的無障礙嗎? 如果能建立一個平臺,延續防疫時 期的虛擬病房、虛擬醫院理念,並根據 民眾的需求將它資訊化,結合遠距醫療, 讓民眾能獲得即時關懷及照顧,醫療端 也有辦法做相關記錄,例如掌握居家健康 自主管理狀態,如此一來,等同於無形 不一定要有建築物,才會有醫院。不同族群可以建立不同病房, 集合起來就成為虛擬醫院,透過系統化分析,產生更大綜效。 01
公告日期:111年2月25日 (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為主) 除例外情形,全面禁止探病 探/陪病管制 住院病人及陪病者 探病者 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自 111年3月1日起調整醫院探病管理措施。 應出具入院前3天內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完整疫苗基礎劑 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者,以公費篩檢;未完成之陪病者,自 111年2月1日起以自費篩檢(每週定期自費篩檢一次)。 應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自費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測陰性 證明。 若為「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或「確定 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 陪病:每床限1名陪病(含照服員)。 註1:本院提供自費篩檢(Pooling PCR),費用998元 註2:出示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紀錄 ① 紙本疫苗接種卡(小黃卡) ② 健保快易通App ③ 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 為維護病人安全,請您多利用網路視訊設備 進入醫院請主動告知TOCC 並請您攜帶健保卡(身分證件)及陪病證以供備查 感謝您的配合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關心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Taipei City Hospital 雙月刊 No.171 01 疫後新思維 從虛擬病房到虛擬醫院 總院長的話 04 仁愛院區強化核心醫療 穩健中求創新 06 陽明院區提升醫療量能 籌組區域聯盟 08 整合醫學照護病房以人為本 創造醫療價值 34 110 年 10~12 月捐款收支徵信芳名錄 35 免費接駁車班車時刻表 聯醫新氣象 健康 e 寶箱 知識宅急便 10 第 3 劑新冠疫苗怎麼選?一次看懂! 12 有愛無礙 面對妥瑞氏症 14 打疫苗後月經異常?中醫助你恢復順暢 16 病急不亂投醫!春季常見小兒疾病 18 子宮肌腺瘤竟血崩住院 這些症狀速就醫 20 Omicron 來襲 兒童爸媽要注意 22 春天忽冷忽熱 慎防呼吸道疾病 24 好累卻放鬆不了 正視自律神經失調 26 青少年飲酒易成癮 及早發現及早戒斷 28 中醫專欄 焦慮、燥熱、失眠……女中醫的更年期調養術 30 藥物專欄 意外受傷別煩惱!常見外傷藥物介紹 32 營養專欄 夜市飲食地雷多!把握「三少三要」開心吃 36 醫星醫心 白志豪 蘇郁婷 張耀仁 張彧銓 張書綸 吳靜如 37 民眾謝函 佳話佈告欄 訊息廣播臺 CONTENTS e 目錄
4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院訊 Taipei City Hospital 聯醫新氣象 仁愛院區肇創於民國 42 年,迄今已近 70 年,新任院長黃實宏醫師為國 內乳房及甲狀腺外科權威,黃院長期許仁愛院區強化核心醫療實力,扮 演「火車頭」的角色,推動北市聯醫與時俱進。 仁愛院區在歷任院長推動下,致力 發展為「特色醫療中心」,並已通過「緊 急醫療能力」分級評定,擔任「重度及 急救責任醫院」的角色,也是專科醫師 與實習醫師的訓練基地。新任院長黃實 宏表示,仁愛院區科別齊全,醫護人力 較為充足,期許能運用此豐沛的人力、 物力資源,帶動北市聯醫的整體發展。 黃院長說,公立醫院最優先的使命, 是配合國家政策,服務全體國民,除了發 展公共衛生醫療外,還要有優良先進的 「核心醫療」實力,這樣才能與基層診 所、衛生所與健康中心互相配合,提供 多層次的醫療服務。所謂的「核心醫療」 攸關「治病與救生」,是醫師服務社會的 基本責任,擁有進步的、優良的核心醫 療能力,才能贏得民眾信賴,也方可成 為推展公共衛生、社區醫療的堅實後盾。 ▍扮演「火車頭」 落實教育訓練 一般人提到仁愛院區,總離不開它 坐落於黃金地段,資源得天獨厚。黃院 仁愛院區強化核心醫療 穩健中求創新 受 訪 者 黃實宏 仁愛院區院長 門診時間 週三下午(仁愛)/週五上午(陽明)
5 雙月刊 No.171.2022.3月 所應為的措施,提升實力才有辦法應變, 唯有壯大自己,才能對抗不可知的敵人。 「進步得慢,就會退步。」黃院長 說,近年來醫療知識、醫療設備與技術創 新,年年突飛猛進,以仁愛院區的規模, 應有足夠條件追求與時俱進,並兼顧均衡 發展,而不該偏重少數科別與服務對象。 醫院的進步需要冒一點風險,容許創新想 法與做法,否則成長可能相對緩慢。穩 健和創新或許有些衝突,但若全體同仁 能夠集思廣益、通力合作,找到平衡點, 仁愛院區的發展指日可待,而院長的工 作,就是盡最大的力量,鼓舞同仁士氣, 並做好溝通與領導的角色,也懇請大家 一起努力。 長說,同仁應去掉「龍頭」的迷思,把 自己當作「火車頭」,帶動聯醫提升核 心醫療實力,並落實教育訓練的工作。 一家醫院若想要永續經營,除了人 力、物力資源及管理外,黃院長認為, 還必須具備「教學能力」,並且不斷納 入新血。仁愛院區歷年來都有參與PGY 和專科醫師的訓練,年輕醫師(醫學生) 追求知識的渴望,對師長來說是一種挑 戰,也能達「教學相長」之效,對彼此都 會有莫大收穫。現今能不斷成長的醫院, 都是教學型醫院,沒有教學訓練,猶如缺 乏活水的池塘,經過一段時間就會變死 水,教學才能讓醫院持續活化。在繁忙 的醫療業務中,還要抽出時間教學,短 期內也許覺得負擔加重、又看不出成效, 但眼光放遠來看,這絕對是提升自己, 提升醫院長期發展的必備要素。 ▍做好院內溝通 追求均衡發展 短期內,為了全體民眾的健康安全, 仁愛院區仍以防疫為優先,配合市府政 策,將工作分為三大主軸:疫苗施打、採 檢及專責病房照護;是否比照其他企業 「WFH」(work from home 居家辦公)? 黃院長說,這是可思考的方向,但醫療 具特殊性,WFH確實困難,有待更完備 的配套措施,才能施行。 另一方面,黃院長指出,也須盡力 兼顧常規醫療,除新冠肺炎外,還有許 多疾病也是會侵犯全體市民的健康與生 命,這就要靠「核心醫療能力」來提供治 療與保護,同時也是面對未來疫情變化 展現優良的核心醫療實力,才能贏得民眾信賴,也方可成為推 展公共衛生、社區醫療的堅實後盾。 仁愛院區院長 黃實宏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專長 ● 甲狀腺乳房外科,內視鏡外科 經歷 ●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院長 ● 亞東紀念醫院醫務副院長 ● 亞東紀念醫院外科部,重症醫學部主任 ●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 ● 元智大學生技所兼任教授 ● 臺灣大學醫學院外科兼任助理教授
6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院訊 Taipei City Hospital 聯醫新氣象 陽明院區是北市聯醫裡相對年輕的院區,新任陽明院區院長陳冠仰曾任 中興、仁愛院區醫務長,專攻消化內科。陳院長將帶領這個大家庭深耕 社區,聯合區域內醫療院所,提升醫療量能,服務更多市民。 陽明院區提升醫療量能 籌組區域聯盟 陽明院區地理位置偏北,定位為社 區型醫院,以照顧士林、北投區的市民 為主,陽明院區院長陳冠仰上任後馬不 停蹄,三個禮拜就拜訪近50位里長,積 極建立暢通的雙向溝通管道,讓社區更 了解陽明院區,也傾聽地方的需求,制 訂陽明未來的發展方針。 ▍雙向綠色通道 跨院緊密合作 陳院長表示,陽明院區在歷任院長 及全體同仁努力下,已奠定良好基礎,社 區醫療經營得相當扎實,他給自己的首 要任務是「照顧好同仁」,尤其在疫情 期間,希望同仁都能安心、安全地工作, 家人也不受到傷害。 受 訪 者 陳冠仰 陽明院區院長 門診時間 週四、六上午
7 雙月刊 No.171.2022.3月 陳院長回想疫情剛爆發時,當時擔 任仁愛院區醫務長,3個月瘦了5公斤, 早上一杯咖啡,就撐到晚上回家,因此 感同身受,積極營造醫院成為友善職場, 在忙碌工作中製造一些小確幸,幫同仁 加菜、提供下午茶,讓同仁在防疫高度 壓力下,得以喘一口氣,士氣大為提振。 「我一直認為,人才是醫院最大資 產,同仁好,醫院才會好;同仁受傷害, 醫院也會受傷。」陳院長認為,陽明是優 質的社區醫院,期盼未來提升醫療量能, 會有更好的成績。他並鼓勵同仁持續進 修,不僅對個人職涯規劃有正面幫助, 對醫院研究發展也有加分效果。 在醫療層面上,陳院長期許進一步 提升陽明院區的醫療量能,目前已有很 好的科別,忠誠病人也不少,主要方向 是增加外科、腫瘤科的量能,與內科相 輔相成,服務更多市民,也可增加同仁 的收入,讓大家安穩工作無後顧之憂。 士林、北投區尚有臺北榮民總醫院、 新光醫院等醫學中心,陳院長說,陽明 的使命是扮演好社區醫院的角色,看好 90%以上病人的病,少數需要尖端科技 治療的病人,可協助轉診至醫學中心。 陳院長上任後也拜訪了北榮新任院 長陳威明,雙方達成共識,將建立更暢 通的雙向綠色通道,像是電腦斷層、核 磁共振可安排至陽明院區,縮短等候時 間;輕中症住院、急性後的治療及復健, 都可轉至陽明,疏解醫學中心人潮;未 來也有機會設置日間化療室,將醫學中 心的癌症患者分流至陽明。陳院長強調, 政府將醫療院所分級是有原因的,各自 扮演好角色,彼此充分合作,而不是競 爭關係,陽明院區希望在士林、北投區 建立跨院聯盟,讓地方民眾看病更便捷。 ▍人是珍貴資產 營造友善職場 陽明院區在新冠肺炎疫情戰線中站 上第一線,支援北市檢疫所作業。陳院 長說,陽明就像一個大家庭,同仁凝聚 力高,相互幫助,已做好加開專責病房 的準備,以便照顧更多染疫病人。為了 讓同仁全力防疫,院區責無旁貸提供充 足配備,保護同仁免受病毒感染;另外, 也強化教育訓練,不容絲毫疏失。 人才是醫院最大資產,同仁好,醫院才會好;同仁受傷害,醫 院也會受傷。 陽明院區院長 陳冠仰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 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 ●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專長 ● 消化內科 經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務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務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超音波室主任 ● 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 政治大學神經生理研究所部定講師
8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院訊 Taipei City Hospital 聯醫新氣象 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及 9A 病房以病人為中心,精簡 住院流程,並與醫學中心及基層診所合作,建立轉銜機制。 臺北市長柯文哲與衛生局局長黃世傑於 2 月 18 日視察, 對病房整修後設備及醫護專業讚譽有加。 患有心臟、肺部疾病,又有腎臟病、 糖尿病等問題,因急診入院,該住哪一 科病房、由哪一科醫師收治?因應高齡 社會及多重慢性疾病患者增加,中興院 區於106年10月成立北市聯醫唯一的整 合醫學照護科及9A整合醫學照護病房, 採團隊式整合照護,簡化病人住院流程, 減少於各科奔波勞累,實現以病人為中 心的醫療照護。與對照病房比較,平均 住院天數較短,平均醫療費用相對降低, 出院後的再返急診、再住院率也下降, 讓醫療資源運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轉銜服務 落實分級醫療 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科主任許甯傑自 110年10月起從臺大醫院借調至北市聯醫。 許主任表示,相較於專科病房主要收治專 整合醫學照護病房以人為本 許甯傑 主任 創造醫療價值 受 訪 者 許甯傑 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科主任 註:本表為108年執行成效數據 資料提供/中興院區 整合病房 對照病房 平均住院日數 8.72日 12.68日 14日內再入院率 1.09% 2.73% 平均醫療費用 44,045元 69,669元 整合醫學照護病房效益
9 雙月刊 No.171.2022.3月 整合醫學照護病房結合跨專業團隊,不以「疾病」類型收治,改 以「病人需求」為出發點,努力解決疾病背後的心理社會問題。 降,減少頻繁外出就醫造成感染風險; 急診就醫人數、呼叫救護車次數也呈現 下降趨勢,顯示巡診方案可有效控制機 構住民疾病狀況,照護品質提升,家屬 也更加安心。 此外,因為以病人為中心,注意到 非醫療的需求,9A病房也協助多位病人 執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中興 院區住院ACP個案約有40%是由9A病 房所完成。 9A病房位在中興院區9 樓,規劃 40床,於109年重新整建,採用高規格 消防設施,每兩間病房之間都有完整的 防火填塞,若發生火災,濃煙不會從隔板 散佈開來,爭取充足時間疏散人員及滅 火。防疫期間,9A病房劃分為一般區與 檢疫區,5間個別獨立病房作為檢疫區, 收治有疑似症狀的病人,兩區動線分流, 防範院內感染風險。 科病人,整合醫學照護病房服務對象有三 大類:多重慢性病病人、經常性住院病人 及末期病人。結合跨科別主治醫師、護理 師、藥師、營養師、社工師、安寧共照師、 轉銜個管師等,24小時收治病人,以「病 人需求」為出發點,提供從住院到出院的 各個面向的服務,而不只是「看病」。 同時,為落實分級醫療,「大病看 大醫院、小病看小醫院」,中興院區自 104年開始收受臺大醫院急診分流的個 案,整合醫學照護病房成立後專責「轉 銜服務」,經綠色通道直入本病房,縮 短病人在急診等床時間,近年再新增新 光及馬偕醫院。統計資料顯示,北市聯 醫累計收治約2,800例病人自醫學中心 轉診住院,中興院區約收受1,200多例, 占比逾4成。 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也與診所 合作,前主任高銘海醫師退休前已與周 邊61家診所建立合作模式,唯民眾習慣 尚未建立,有住院需求時較少透過診所 轉診,尚需時間推廣這套轉診模式,以 期提升效益。 ▍定期巡診 關懷機構住民 由於經常性住院病人不少來自安養 機構,許主任指出,整合醫學照護科也 跨出院區,自108年陸續與愛愛院、龍 江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合作,每週有醫師巡 診兩次,讓住民獲得 就近的醫療服務。根 據愛愛院統計,住民 定期門診人數明顯下 ▲ 9A病房位在中興院區9樓,於109年重新整建, 採團隊式整合照護,減少病人於各科奔波勞累。 ▲ 臺北市長柯文哲視察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科主任許甯傑示範即時超音波及 跨院通訊診療技術,柯市長讚譽有加。
10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院訊 Taipei City Hospital 健康 e 寶箱 e COVID-19 新冠肺炎變異株 Omicron 肆虐全球,臺灣適逢 農曆春節,旅外人士返臺過年之際,疫情再度升溫,民眾 搶打第 3 劑疫苗,到底該怎麼選?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第3劑 施打間隔縮短為3個月,各地湧現第3 劑搶打潮。為什麼需要打第3劑?又該 怎麼選?哪些族群應優先施打?社區醫 學部部主任孫文榮為讀者說分明。 ▍間隔3個月 可打追加劑 Q1. 第3劑真的有必要打嗎?保護力可提 升多少? 新冠肺炎病毒變種快速,而且會閃 躲疫苗抗體,趁隙傳播。施打第3劑的 目的在於防範病毒傳染,並降低感染後 的重症機率,國內外研究證實,打完第3 劑後可讓抗體上升。至於日後會不會還 需打第4劑,如果又有新變種病毒出現, 不排除有這個可能性。 Q2. 打第3劑需符合哪些條件?哪些族群 應優先接種? 18歲以上、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 且第2劑間隔3個月(12週)後,可施 打第3劑。指揮中心特別列出4類族群, 應優先接種,包括65歲以上長者、長照 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 作人員及高風險工作人員(第1至3類)、 容易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者(第9類)。 第 劑新冠疫苗怎麼選? 孫文榮 主任 一次看懂! 受 訪 者 孫文榮 社區醫學部部主任、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 門診時間 週一、四上午 3
11 雙月刊 No.171.2022.3月 基礎劑為AZ者,大都會選擇混打莫德納 或BNT。 Q5. 聽說第3劑疫苗的副作用比第1、2 劑低? 年輕人接種疫苗的副作用相對明顯, 至於第3劑是否會比前兩劑副作用小, 並無定論,仍視個案而有所不同。常見 副作用與前兩劑類似,包括發燒、局部 腫痛、疲倦、關節痛、痠痛等。 Q6. 第3劑疫苗如何預約? 符 合 第3 劑 資 格 者, 請 至 中 央 「COVID-19 公 費 疫 苗 預 約 平 台 」 (1922)預約接種。有第1劑或第2劑 疫苗接種需求,可持「COVID-19疫苗接 種紀錄卡」(小黃卡),至各地合約醫 療院所或衛生所預約接種,或前往隨到 隨打接種站接種。由於疫情變化快速, 疫苗接種相關規定,請以中央流行疫情 指揮中心公布為準。 不過,孫主任建議,只要符合條件者, 都應盡快預約施打。 Q3. 基礎加強劑、追加劑有何差異? 基礎加強劑、追加劑的差異在於接 種間隔時間,配方並無不同。一般民眾接 種的前兩劑疫苗稱為「基礎劑」,續打第 3劑則是「追加劑」。而所謂的「基礎加 強劑」,主要針對免疫不全、免疫力低下 的病人(共8類對象),在打完基礎劑後, 間隔28天再施打一劑加強保護力,才算 完整接種,並於打完第3劑間隔3個月 後再打追加劑,等於比一般人多打一劑。 ▍選擇有訣竅 混打不亂套 Q4. 第3劑疫苗怎麼選?該混打還是接種 與基礎劑相同的廠牌? 基礎劑施打mRNA疫苗(如莫德 納、BNT),不建議第3劑混打其他款 mRNA疫苗,但可混打高端。前兩劑打 AZ者,建議第3劑混 打。衛生福利部傳染 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 種組(ACIP)評估, AZ 作為追加劑,效 果較不顯著,但若對 mRNA或蛋白疫苗過 敏,可考慮接種AZ。 莫德納追加劑為半劑 量,其他廠牌疫苗均 為全劑量。據孫主任 觀察,前兩劑打高端 的人「忠誠度」高, 第3 劑仍會選高端; ▲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醫療院所出現第3劑疫苗搶打潮。(圖/孫文榮 主任提供) 中˙興˙院˙區 18歲以上、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且第2劑間隔3個月後,可 施打第3劑疫苗。
12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院訊 Taipei City Hospital 健康 e 寶箱 e 藝人邵庭在公開自己罹患妥瑞氏症前,曾遭受許多惡意 嘲笑及模仿,讓她因此決定公開自己的疾病,希望更多 人能認識妥瑞氏症。那麼妥瑞氏症的症狀有哪些?該如 何治療呢? 有 無礙 蔣立德 醫師 面對妥瑞氏症 「呃⋯⋯我就是上課中,嗯!在 安靜的,嗯!時候啊,也會嗯!發出一 點這樣嗯!的聲音嗯!醫生你看的出來 嗯!很明顯吧嗯!啊同學都會一直學 我,害我不嗯!知道怎麼嗯!辦才好。」 下午最後一個病患,是滿臉焦慮的六年 級小男生,因為妥瑞氏症的原因,一邊 眨眼,一邊害羞,但又吃力地表達出自 己的困難。 醫師正想繼續問的時候,更焦慮 的媽媽就忍不住插嘴了:「唉,醫生你 看他都講不清楚,我來說吧。本來他小 時候只是一直眨眼睛,以前去診所看診 時,醫生說這個是單純的過敏,觀察就 好。但是升上高年級後,狀況越來越糟 糕,而且還被同學嘲笑與霸凌!最近整 天不知道為什麼洗手都洗很久,我們怎 麼講都沒有用!」。 撰 稿 者 蔣立德 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 門診時間 週一下午(不限年齡)/週三早上(19歲以上)/週三下午(18歲以下) 愛
13 雙月刊 No.171.2022.3月 如在18歲前出現超過一年的多重動作抽搐,以及一種以上的 發聲抽搐,臨床上就要考慮妥瑞氏症的可能性。 中˙興˙院˙區 ▍症狀表現與情緒息息相關 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 表示,在診間明顯觀察到,孩子表情隨 著媽媽的煩躁與快步調,出現更加劇烈 的症狀。每天都明顯用行為表現出的不 安與求救訊號,家長彷彿一點感覺都沒 有?醫師試著緩解媽媽的緊張不安,進 而思考該如何避免親子間持續蔓延的 焦慮。 蔣立德指出,妥瑞氏症的症狀表 現,會隨著個案當下面臨的心理壓力, 以及社交環境的變化有明顯起伏。例 如:在需要面對大眾時,或是環境轉換 與其他生活事件干擾時,這些抽搐表現 會比平常來得更加明顯,進而造成個案 與旁人的困擾。在臨床上,醫師並不會 因為看到症狀出現,就立即開立藥物, 多半會先與個案和家人討論適應的狀況 與經驗,進行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評估 之後,才會依照個別情況考慮不同治療 方式。 ▍觀察孩子情緒行為 積極治療 蔣立德說明,如果在18 歲以前出 現超過一年的多重動作抽搐,以及一種 以上的發聲抽搐,在排除一般生理與物 質濫用問題後,臨床上就要考慮妥瑞氏 症的可能性。以病程來說,常見症狀初 發年齡可以從五歲到學齡期左右,一般 而言10 ∼14 歲是症狀高峰期,之後會 逐漸緩解;成年後約有一半的個案,症 狀會完全痊癒,而另一半的個案仍會有 殘餘的抽搐症狀干擾。 最後,蔣立德提醒,許多家長因 孩子症狀未持續出現,所以未規律就 醫,但症狀的起伏不定,往往與個案情 緒狀態息息相關。許多臨床研究顯示, 妥瑞氏症的病患常會出現其他精神科的 共病,例如有五成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 症,四成合併強迫症,因此,相處的長 輩更得細心觀察病患在情緒行為上的變 化。蔣醫師建議,一旦發現異狀,需積 極前往兒童精神科進行評估,同時教育 單位也要努力經營友善的環境,避免霸 凌產生。
14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院訊 Taipei City Hospital 健康 e 寶箱 e 打完疫苗之後發生月經沒來或其他異常情況,不必太過 擔憂,可能是疫苗影響身體免疫細胞的關係,中醫治療 可針對情況「補腎調虛」,也會「疏肝解鬱」幫助月經 平順。 打疫苗後月經異常? 謝旭東 醫師 中醫助你恢復順暢 劉小姐42歲,打完兩劑莫德納後, 月經三個月沒來,經婦產科檢查未發現 特殊問題,於是服用賀爾蒙藥物,之後 雖然月經有來,但量明顯減少,因擔心 需一直吃藥月經才來,於是前往仁愛院 區中醫科就診,問診時醫師發現劉小姐 生活忙碌且壓力大,這次月經不順的問 題嚴重影響上班心情,於是給予科學中 藥「四逆散」治療,加上中藥即飲包「加 味四物湯」,一個月後,劉小姐月經量 增多,也排出血塊,當下暢快許多,並 在治療三個月後停止用藥,月經也恢復 正常。 王小姐35歲,打完兩劑AZ後,月 經疼痛加重,並伴隨經來量多、腰酸等 不適問題,之前打完第一劑時,王小姐 月經來時就有不舒服感覺,但不以為意, 等到打完第二劑症狀加重,才前往仁愛 院區中醫科就診,經問診後發現月經週 期也有變化,最近一次的月經延後一個 撰 稿 者 謝旭東 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 門診時間 週一、二、三、五、六上午
15 雙月刊 No.171.2022.3月 月才來,於是醫師給予科學中藥「當歸 芍藥散」治療,並加上一天一次的中藥 即飲包「加味四物湯」,王小姐當次月 經疼痛不適感減少,於治療兩個月後恢 復正常,目前準備施打第三劑疫苗。 ▍月經異常多數會自然恢復 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 示,打新冠肺炎疫苗後,因月經不順問 題就診人數變多,除了經來疼痛加重、 月經週期延長或縮短、月經量變多、變 少之外,也有人會發生停經狀況。醫師 解釋,因為打疫苗會影響身體的免疫細 胞,因此子宮內膜上的免疫細胞也會受 到影響,造成月經紊亂,雖然身體恢復 力可讓月經慢慢恢復正常,但若影響生 活作息的話,還是可以尋求醫師協助。 ▍中醫治療 幫助月經平順 謝醫師指出,若本身月經來時就有 疼痛等不適症狀,打完疫苗後不適症狀 加重,大部分是屬於「虛證」的體質, 也就是說,月經平時來沒症狀的人,打 完疫苗後即使月經受影響,也會在接下 來一到兩個月恢復正常,但有虛證體質 的人恢復力較差,所以常見月經不順影 響上班上課的情況,並因此產生心理壓 力,讓月經更無法順利到來。中醫治療 除了針對體虛情況「補腎調虛」,也會 「疏肝解鬱」幫助月經平順。 北市聯醫中藥即飲包「加味四物 湯」,除了四物湯基本的當歸、熟地、 川芎、白芍之外,更添加補腎填精的枸 杞子。枸杞子除了常聽到的明目效果之 外,對於因虛證所導致的月經不順也很 有幫助;枸杞子是屬於茄科的植物,眾 所周知茄科的番茄營養價值成分高,枸 杞子同樣也是,加在原有四物湯的基礎 上,能夠更快讓月經恢復正常。 謝醫師建議,因疫苗導致月經不適 通常屬於一時性,但如果症狀持續影響 生活,則可每晚按摩雙腳上的太衝穴、 太溪穴各5 分鐘,保持氣血運行通暢。 若月經來容易發怒心情不佳、腸胃不適 伴隨經痛,可以將中藥「佛手柑」泡茶 來喝,佛手柑性味辛溫,能夠疏肝解鬱, 暖胃止痛,緩解月經來的不適,一次兩 錢放入茶包,用熱水悶泡10 分鐘即可 飲用,幫助月經正常,為下次的疫苗施 打做好準備。 疫苗導致月經異常通常屬於一時性,身體恢復力可讓其慢慢恢 復正常,若有不適或影響生活作息,可尋求醫師協助。 仁˙愛˙院˙區
16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院訊 Taipei City Hospital 健康 e 寶箱 e 春天乍暖還寒,幼兒的抵抗力較低,容易生病。小兒科醫 師提醒家長們,留意春季常見的小兒疾病,也傳授當孩子 發燒時,第一時間該怎麼處理。 病急不亂投醫! 林怡青 醫師 春季常見小兒疾病 冬天轉換至春天之際,氣候多變化, 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林怡青表 示,此時幼兒好發病毒性急性腸胃炎,又 以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引起的較為常見。 另一大類就是感冒病毒所引發的上呼吸 道疾病,也容易在天氣較冷的季節傳播 開來。 ▍3歲以下症狀較明顯 普通感冒主要反映在上呼吸道,會 出現喉嚨痛癢、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等; 受 訪 者 林怡青 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醫師 門診時間 週二、四、六上午(婦幼) 腸胃道感染症狀則以嘔吐、腹瀉為主。 林醫師說,坊間常聽到「腸胃型感冒」, 其實醫學上並沒有這個名詞,可能是病人 將感冒泛指為所有病毒感染,而將腸胃 炎視為腸胃型感冒,如此容易造成誤解。 輪狀病毒占病毒性腸胃炎約9成, 對5歲以下幼童威脅較大,主要是因5 歲以上孩子可能已接觸過病毒,身體產 生抵抗力,若再次感染,症狀會較輕微。 因此,小兒科門診碰到感染腸胃炎而出現 吐、拉、發燒等症狀,多半是以5歲以下。
17 雙月刊 No.171.2022.3月 而感染一般感冒病毒,大孩子也較 少發燒;但對3歲以下幼兒來說,很多 病毒都沒遇過,症狀就會較明顯。門診常 見同一家庭裡的孩子都得感冒,哥哥姊姊 的症狀輕微,但弟弟妹妹卻發燒的情形。 ▍發燒不會燒壞腦子 小小孩發燒哭鬧,總讓新手爸媽萬 分緊張,想衝急診室。林醫師說,其實 發燒本身不太會造成身體傷害,除非燒 到42℃以上;「燒壞腦子」一說,其實 是導果為因,主要是病菌造成,而非發 燒本身的傷害。 一般而言,超過39℃就會有不舒服 的感覺,在家可先用退燒藥降溫,如果 孩子退燒後活動力恢復,能吃能玩,可 排除中樞神經感染。爸媽可視孩子狀況, 適度添加或去除衣物。當發燒時升溫,血 管會收縮,身體會覺得冷、打寒顫,這 時需要保暖;退燒時體溫回復正常,身 體會覺得熱、冒汗,就要脫掉一些衣服。 不過很多疾病一開始只有發燒,沒 有其他症狀,很難辨別是什麼病菌造成。 林醫師提醒,如果是小於1個月的新生 兒發燒,細菌性感染的機率高,千萬不 要延誤,立即帶至門診或急診做檢查, 包括抽血、驗尿等,甚至脊髓液的檢查, 以排除腦炎、腦膜炎的可能性。如果是1 至3個月以上,可先觀察症狀並就醫做 抽血及驗尿檢查,若感染指數在正常範 圍,可暫時不用做脊髓液檢查。 想幫孩子增強抵抗力,林醫師說, 無法單純靠營養品,而是要把基本功做 好,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適當日曬、 充足睡眠,並維持良好衛生習慣。呼吸 道感染主要是飛沫、接觸感染,腸胃道 感染則是糞口傳播,如廁後手沒洗淨去 碰觸孩子,就有可能傳染。小小孩自己 沒辦法亂跑,通常是大人帶回家的病毒, 因此要保護幼兒,大人須落實勤洗手、戴 口罩,盡量不要帶小小孩出入公共場所。 小於1個月的新生 兒發燒,細菌性感 染機率高,應立即 帶至門診或急診做 檢查。 和˙平˙婦˙幼˙院˙區 小小孩沒辦法亂跑,通常是大人帶回家的病毒。保護幼兒,大 人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盡量不要帶孩子出入公共場所。
18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院訊 Taipei City Hospital 健康 e 寶箱 e 新聞報導,藝人徐若瑄曾因子宮腺瘤入院診療,她透露自 己有「貧血、臉色蒼白、頭暈、腹脹」的症狀以及在非經 期仍大量出血。究竟什麼是「子宮肌腺瘤」?與常聽到的 子宮肌瘤有何不同? 子宮肌腺瘤竟 住院 張伊 醫師 這些症狀速就醫 子宮肌腺瘤與子宮肌瘤雖有類似名 稱,卻是兩種不同疾病家族。和平婦幼院 區婦產科主治醫師張伊指出,子宮肌腺瘤 是子宮內膜異位家族成員,因子宮內膜細 胞沒乖乖待在子宮內膜腔,跑到子宮肌肉 中,塞成塊狀,造成肌肉腫大。較常見的 是整個子宮增大,很像懷孕,稱為子宮 肌腺症,少部分病人並非平均散布子宮 裡,而是侷限在某部分,看起來像肌瘤, 稱為子宮肌腺瘤。而子宮肌瘤成因則來 自子宮肌肉肥大或病變,造成腫瘤組織。 因此,兩者有所區別。 受 訪 者 張伊 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醫師 門診時間 週二上午、週四下午、週五晚上(婦幼)/週三上午(和平)/雙週六上午(中興) ▍好發於40~50歲女性 統計上,亞洲女性發生率高達20% 至35%,但很多人無症狀,不曉得自己 有肌腺瘤。目前醫界猜測有兩大致病原 因,一為子宮內膜遭破壞,通常是曾生產 或人工流產;另一為雌激素長時間刺激, 愈接近停經,經年累月受雌激素刺激愈 長,因此,子宮肌腺瘤更好發於40至50 歲女性,年輕女性較少見。 子宮肌腺瘤最常見的是沒症狀,張 醫師提醒注意以下情形: 血崩
19 雙月刊 No.171.2022.3月 1. 經血量大:正常經血量每次周 期約35至40cc,若超過這個 量,比如白天2小時就需更換 衛生棉,甚至要用夜用型,還 有出現血塊,應就醫檢查。另 要留意有無出血太多而造成休 克,像是頭暈、臉色及唇色蒼 白,還有會喘,連躺著不動也 喘,都屬異常。 2. 經痛時間長:患有子宮肌腺瘤 的20%至35%女性,會有嚴 重經痛,愈靠近停經愈明顯, 疼痛可能長達5、6天,甚至月 經還沒來前就開始,與年輕女 性通常生理期第1、2天吃止痛 藥可緩解有所不同。 3. 不孕:子宮肌腺瘤與不孕症有 高度關聯,肌腺瘤會讓受精卵 著床不易,若合併子宮內膜異 位、巧克力囊腫,會讓排卵功 能下降。另有研究指出,有子 宮肌腺瘤的女性流產機率較 高。已婚女性嘗試半年至1年 仍未成功懷孕,最好就醫檢查。 ▍避免吃含雌激素食物 子宮肌腺瘤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要等 停經,沒了雌激素刺激,症狀才會解除。 如果離停經還有段時間,症狀又嚴重到 影響生活,無可避免的會建議切除子宮。 若仍有生育需求,醫師會視肌腺瘤大小, 考慮使用藥物或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最 常使用的是打停經針抑制雌激素,但有 些人會出現更年期症狀;另外,使用口 服避孕藥或黃體素,也可達到抑制效果。 非藥物治療是使用海扶刀做無創手術, 或是使用動脈栓塞術,讓肌腺瘤缺乏營 養而縮小。 有子宮肌腺瘤的女性,建議少吃油 炸、辛辣、紅肉及內臟組織,因會增加 身體發炎情形;其次,不建議使用補品, 以免活化肌腺瘤組織,尤其具活血功能 的藥材應避免;另避免食用含雌激素的 食物,如山藥、豆漿、蜂王乳等。建議 可補充抗氧化食物,像是香蕉、可可、 深綠色蔬菜等,有助緩解不適。 張醫師叮嚀女性朋友,多注意生理 期時間與症狀,如有異常,別害怕看婦 產科,所有疾病都是及早治療效果較好。 30 歲以上每年最好做子宮頸抹片,同 時做超音波檢查,以便早期偵測到疾病 發生。 和˙平˙婦˙幼˙院˙區 亞洲女性20%至35%患有子宮肌腺瘤,如出現經痛時間長、 經血量大,婚後嘗試1年未成功懷孕,建議就醫檢查。
20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院訊 Taipei City Hospital 健康 e 寶箱 e Omicron 相較於 Delta 或其他病毒株,更容易傳染給兒童, 醫師呼籲大家儘快打疫苗,並遵守戴口罩、勤洗手、維持 社交距離、避免群聚的原則,提高國家整體的防疫能力, 也能保護還不能打疫苗的兒童。 micron來襲 吳宗儒 醫師 兒童爸媽要注意 從2019 年底開始新冠病毒在全球 肆虐至今己經2 年多,然而疫情隨著病 毒變異株,流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21 年11 月從南非開始的Omicron 病毒株目前已經取代之前的Delta 病毒 株,成為全球流行的最新主宰。隨著農 曆年返鄉的人潮,Omicron 也開始造成 臺灣社區內的傳播,面對Omicron 來 勢洶洶,很多爸爸媽媽不免擔憂要如何 防範Omicron 的感染,如果孩子被感 染應該要注意什麼事情。 ▍兒童較易感染 重症比率低 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宗 儒就Omicron 流行特徵、急性病症和 特殊併發症、如何預防感染⋯⋯等做簡 要說明,希望爸爸媽媽有正確資訊和觀 念,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同心協力渡過 疫情難關。 Omicron 憑藉多達50 個突變點, 得以更有效的逃脫自然感染或打完疫苗 後的免疫機制,加上更高效率的傳播, 在短時間襲捲全球。目前有限的資訊 撰 稿 者 吳宗儒 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醫師 門診時間 週一、三、六上午
21 雙月刊 No.171.2022.3月 指出,Omicron 在成人造成的症狀比 Delta輕,重症及死亡的比率都比較低, 而Omicron 在兒童確診個案數及住院 個案中新冠病毒陽性的比例大幅上升, 代表Omicron 相較Delta 或更早期其他 的病毒株,更容易傳染給兒童,需要住 院治療的人數也較多,但重症比率低, 死亡個案很少,未滿5 歲的幼童是受到 Omicron 影響差異最大的年齡層。根據 早期的研究,重症危險因子包括肥胖、 糖尿病、氣喘,有這些危險因子的兒童 青少年要更小心。早產兒、新生兒及小 嬰兒症狀也需要特別留意。 Omicron 的症狀是否和其他新冠病 毒株不同還需要更多的資料,有些資料 指出Omicron 有更明顯的疲倦感。如 同之前的病毒株,也是有無症狀的感染 者。有研究指出,Omicron 之所以症狀 比較輕,是因為病毒主要的複製位置在 上呼吸道,而肺部受影響變少。幼兒的 症狀也以上呼吸道的症狀為主,和其他 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狀不易區分。 部分研究提及,兒童多系統發炎症 候群(MIS-C)是少見但嚴重的併發症, 大多發生在診斷後2-4週、年齡較大的 兒童。目前醫學上對此症所知仍不多, 但有些文獻認為發生率可高達10-15%。 MIS-C和long COVID的發生和感染時的 症狀輕重無關,也有輕症個案發生這些 特殊併發症。Omicron是否會有這些嚴 重併發症,比例多少,有待更多的報告 來釐清。 和˙平˙婦˙幼˙院˙區 Omicron虎視眈眈,建議爸爸媽媽採取繭縛策略,由會接觸兒 童的人完整接種疫苗,進而保護還不能接種疫苗的兒童。 ▍建立繭縛策略 保護兒童 目前疫苗仍是面對新冠病毒最有效 的預防方法,體內抗體濃度愈高,住院 或重症的機會就愈低,傳播病毒的能力 也會下降。針對Omicron,疫苗追加劑 提供了明顯的保護作用,即使感染症狀 也會比較輕。目前國內還沒有核可未滿 12 歲兒童的新冠疫苗,爸爸媽媽可以 採取繭縛策略(cocoon strategy),由 會接觸兒童的人都完整接種疫苗,進而 保護還不能接種疫苗的兒童。新冠抗病 毒藥物治療在兒童方面還沒有很完整的 研究,臨床要依個案狀況由專業醫師決 定使用。 ▍接種疫苗 提高防疫能力 Omicron 虎視眈眈,戴口罩、勤洗 手、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是保護個人 減少被感染機會的不二法門。有症狀的 兒童應在家休息,待症狀改善再恢復上 課。也呼籲大眾儘快接種疫苗,提高國 家整體的防疫能力,也保護還不能打疫 苗的兒童。期待臺灣在全球險惡的疫情 下能夠安全渡過。
22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院訊 Taipei City Hospital 健康 e 寶箱 e 冬轉春季節交替之間,常見呼吸道感染疾病,加上又有新 冠肺炎疫情,須落實防疫基本動作,戴口罩、勤洗手、保 持社交距離,減少接觸到病毒的機會。 春天忽 忽 張富康 主任 慎防呼吸道疾病 春季早晚氣溫變化大,好發呼吸道 疾病,忠孝院區加護病房主任張富康提醒 民眾,季節交替之際,常見呼吸道感染、 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尤其時值新冠肺 炎病毒肆虐全球,部分症狀有類似之處, 應提高警覺。 ▍可疑症狀可先快篩 上呼吸道感染就是俗稱的「感冒」, 90%為病毒性感染,常見病毒為鼻病毒、 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冠狀病毒;而流 受 訪 者 張富康 忠孝院區加護病房主任 門診時間 週一下午/週四上午 行性感冒(流感),在冬轉春之間也是 流行季節。如果是老人家或免疫力較差 的人感冒,需慎防演變成下呼吸道感染, 即「肺炎」。一般感冒大約3至5天可 痊癒,但若病程不見改善,就要小心。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與感冒的 起初症狀雷同,張主任呼籲民眾,如果 有咳嗽、喉嚨痛、發燒等現象,要擔心 是否為新冠病毒所致,可使用市售快篩 試劑在家中先行快篩,若為陽性,應主 動撥打「1922」專線,待在家靜候衛生 冷 熱
呼吸道病毒多半 經由口沫、飛沫 傳染,利用勤洗 手來隔絕接觸病 毒的機會。 23 雙月刊 No.171.2022.3月 單位安排就醫;如為陰性則可自行就醫。 春季也是過敏性疾病好發季節,有 過敏體質的人須提高警覺。張主任說,春 暖花開,萬物甦醒,花粉多了起來,還有 許多過敏原也開始活躍,易引發過敏性 鼻炎,出現流鼻水、鼻塞、鼻涕倒流等 情形,有時也會咳嗽,因氣管發炎收縮, 甚至會引發氣喘發作。 有過敏體質的人,避免接觸過敏原, 像是塵蟎、寵物毛髮、花粉等,容易有 塵蟎的家飾,如枕頭、棉被、窗簾最好 更新,或是洗淨曬太陽,家中有寵物也 要好好清潔。另外,氣喘病人須遵醫囑 使用保養藥物,控制病情的穩定性。 ▍落實防疫基本動作 對一般民眾來說,上述疾病症狀很 難區分,較不一樣的是流感,通常會發 高燒、肌肉痠痛。不過,因疫情期間民 眾落實防疫基本動作,戴口罩、勤洗手, 門診觀察到流感病人較往年減少。 防疫期間,民眾出入公共場所,或 是在辦公室、教室裡,一聽有人咳嗽、 流鼻水就心驚,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 氣氛。張主任說,提高警覺是必要的, 如果需接觸有可疑症狀的人,應戴好口 罩,保持社交距離,盡量不做肢體接觸, 若雙手有接觸,則利用勤洗手來隔絕接觸 到病毒的機會。有疑似症狀的人,也建議 利用居家快篩試劑來自主監測。針對呼 吸道病毒的預防方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因為病毒多半經由口沫、飛沫傳染,當病 毒附著在物體表面,手部不經意接觸到, 就可能感染,因此勤洗手非常重要。 平日要如何提升免疫力以預防呼吸 道疾病?張主任指出,目前可直接預防感 染的就是施打疫苗,流感疫苗、新冠疫 苗都是有效可提升對抗病毒的工具。而 自身想增強免疫力,不外乎作息正常不 熬夜,飲食均衡不偏食,以及規律運動、 充足睡眠;另可補充維他命C、E群,增 加抗氧化能力。 忠˙孝˙院˙區 如有咳嗽、喉嚨痛、發燒等現象,可使用快篩試劑在家中先行 快篩,若為陽性,請主動撥打「1922」專線。
24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院訊 Taipei City Hospital 健康 e 寶箱 e 身體明明很累,但腦袋卻停不下來,時常失眠、心悸、胸 悶,又找不出原因,你可能自律神經失調了。別以為它不 是病,長期過度緊張,會讓身體拉警報。 好累卻放鬆不了 潘俊宏 主任 正視自律神經失調 網紅「理科太太」幾年前曾透露自 己深受自律神經失調所苦,一度中斷拍 片,她坦承剛開始對求助身心科感到猶 豫,但透過積極治療,終於能成熟面對 自己。事實上,臺灣地狹人稠、生活步 調快,有自律神經失調困擾的人並不少。 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任潘俊宏表示,近 兩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據他了解, 基層診所因自律神經失調而就醫的患者 增加約一成。 受 訪 者 潘俊宏 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任 門診時間 週三、四下午(精神科)/週五上午(成癮防治科) ▍過度緊張 無法放鬆 潘主任說,自律神經失調的特質之 一是過度緊張、無法放鬆,可能會影響 身體各大系統。像是頭暈目眩、全身虛 弱,可能會看神經內科、新陳代謝科等; 常見的心悸、胸悶不順,會先看心臟內 科;或是常常便秘、腹瀉而去掛腸胃科; 也有人因頻尿老跑廁所,而看泌尿科; 還有些人全身都不舒服,不知看哪科, 就看家醫科;甚至有人出現手腳冰冷情
25 雙月刊 No.171.2022.3月 訓練。先了解病人外在壓力,再看如何 解讀及應對壓力,通常會建議病人學習 分散時間,化整為零,以降低壓力。如 果心理治療無法協助病人放鬆,會開立 抗憂鬱或放鬆藥物,幫助情緒與壓力獲 得快速的控制。此外,也會指導病人學 習呼吸及肌肉放鬆方法,與自己對話, 讓自律神經穩定下來。 自律神經失調若長期未獲妥善處理, 到後來會覺得挫折,加上身體未能獲得 充分休息,疲憊與挫折累積久了可能演 變成憂鬱,不可輕忽。潘主任叮寧,要 好好調配工作(或學業)與休息時間, 很多人捨不得休息,想多做點事,但休 息真的很重要,才有精神走更長遠的路。 形,而去看復健科。幾乎每個 科別,都可能看到自律神經失 調的病人。 目前自律神經失調診斷, 大多採排除法。醫師碰到這類 個案,會先做詳細檢查,排除 其他身體疾病後,再探詢病人 的生活型態以及症狀與外在壓 力有無相關。若身體大致沒問 題,就會懷疑是自律神經失 調,轉介至精神科。 精神科根據個案的焦慮 程度,進一步分析外在壓力及 應對模式有無問題。潘主任 指出,自律神經失調的高風 險群,通常是壓力大、容易緊 張、個性追求完美、習慣負面 思考。因長期過度緊繃,無法獲得充足 的休息,出現一些身體狀況。 ▍調配工作與休息時間 自律神經的功能之一是應付危險, 因為要保持清醒才能應付危機,短期會因 擔心事情做不好,因而失眠;長期下來, 就變成擔心夜間睡不著,影響隔天精神。 如果自律神經失調已影響到上班、上學及 家庭生活,建議一定要就醫。潘主任說, 門診曾有一位從事金融業的病人,每當 要處理客戶的需求,就想拉肚子,無法 安心工作;也有學生一到考試就恐慌, 因而影響課業表現。 精神科治療分為心理、藥物及放鬆 自律神經失調處在長期 緊繃狀態,可運用呼吸 及肌肉放鬆法,讓自己 好好休息。 自律神經失調的高風險群,通常是壓力大、容易緊張、個性追 求完美、習慣負面思考。 松˙德˙院˙區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