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院訊第172期

27 雙月刊 No.172.2022.5月 因為這些症狀嚴重到無法上班,這也是 極度焦慮的表現,後來經藥物及認知行 為治療才改善。 老年人一旦染疫,重症率與死亡率 較高。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大部分研究 顯示,老年人的「心理彈性」比年輕人 好,因疫情出現焦慮、憂鬱等比率較低。 根據一項加拿大的研究,COVID-19大流 行時,小於25歲的人約60%有焦慮情 形,老年人只有23%,不到年輕人的一 半。中國大陸、西班牙所做的研究結果 也大同小異。 探究原因,有人認為老年人雖然身 體較脆弱,但心理層面上,因見過大風 大浪,可能曾歷經重大天災人禍、親人 過世等,反而在壓力指數、焦慮、憂鬱 等向度,都比年輕人低,即老年人的「心 理彈性」較好。 ▍平常心轉動 平安度疫情 邱主任指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老 年人主要是失智症長者以及住在養護機 構的老人家,因為大家擔心傳染病毒給老 年人,盡量不拜訪;在疫情高峰期,養護 機構也禁止會客。但研究指出,減少社交 與人際互動,反而會增加老人的孤寂感, 認知功能也會下降,退化得更嚴重;確實 臺灣前一波大流行時,許多老人無法去日 照中心及據點,相關工作人員也觀察到此 現象。邱主任建議,民眾可參考臺灣老年 精神醫學會理事、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 任蔡佳芬提出的五字訣「平、常、心、轉、 動」,協助長者安度疫情帶來的衝擊。 善用五字訣「平、常、心、轉、動」,主動關懷身邊的長者, 協助安度疫情帶來的衝擊。 松˙德˙院˙區 平平心靜氣用長輩聽得懂的語言,說明疫情及相對應的措施。盡量以中央流 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訊息為準,不隨八卦起舞,以減輕憂慮。 常維持日常生活的規律作息,三餐定時吃飯、固定時間睡覺及起床,以維持 身心安定。 心主動傳遞關愛之心,尤其是易受影響的長輩,包括原本就有精神疾病的老 人。特別留心需要幫忙防疫的族群,例如失智長者不易記住防疫口訣,最 好採「被動式」防疫法,由照顧者隨時帶著酒精幫忙消毒,並協助戴口罩。 轉轉移目標,不要整天盯著電視看疫情新聞。可聊聊疫情以外的事,或是玩 桌遊、唱歌、種花等,轉移注意力,可讓心情放鬆。 動 擔心被感染而不出門,反而造成身心失調。建議在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下, 維持適當適量的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此外,疫情期間,採取視訊與 親友維持互動很方便也很重要,讓長輩即使待在室內也能與外界接觸,甚 至一起做線上運動延緩退化。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