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雙月刊 No.175.2022.11月 席恩氏症候群是一種產後出血的併發症。因產後大出血,導致腦 下垂體血液供應不足,造成細胞壞死,引起腦下垂體功能減退。 陽˙明˙院˙區 產後出血的定義是在分娩後最初的24小 時內總失血量1,000 mL(毫升)或更多 並伴有低血容量;嚴重出血是指失血量 超過3,000mL。 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催乳素、 促卵泡激素和促黃體激素、甲狀腺刺激 素和腎上腺刺激素等激素。潘醫師指出, 腦下垂體激素的缺乏會導致各種症狀, 從缺乏乳汁分泌和非特異性症狀(如疲 勞),到嚴重的腎上腺危機都有可能。 根據激素分泌細胞相對於脈管系統的位 置,生長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最常受影 響,其次是促卵泡激素和促黃體生成素; 腦下垂體嚴重壞死,也會影響促甲狀腺 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 席恩氏症候群的發病率在很大程度 上取決於產後出血的發生和處理。除了 不能餵母乳外,很多症狀不會立刻顯現, 而是在分娩幾年後漸漸變得明顯,但在極 少數情況下,也有急性呈現缺乏症狀者。 亦有少數例外,即使未明顯出血,也可 能在產後立即發生腦下垂體梗塞。其他 腦下垂體激素減少的症狀,包括疲勞、 沒月經、陰毛和腋毛脫落及低血壓。 ▍激素替代療法為主 席恩氏症候群的診斷需綜合主觀和 客觀證據。通常與該病症相關的鑑別診斷 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產後抑鬱、重度抑 鬱症、和腦下垂體腫瘤。同時需要抽血檢 查以測量激素量,以及做頭部磁振造影 (MRI),以排除其他腦下垂體問題,例 如腫瘤生長或侵犯,或潛在的自發消失。 席恩氏症候群的治療方法以激素替 代療法為主。這些激素必須至少服用到 正常停經年齡,甲狀腺和腎上腺激素則 必須永久補足。潘醫師表示,早期診斷 和早期治療的預後非常好。患有席恩氏 症候群有高風險發展出因性腺功能減退 症相關的骨質疏鬆症,須使用激素替代 療法以對抗骨質流失,例如,口服避孕 藥和透皮貼劑均已被證明可用於此目的。 此外,病人要有適當的負重運動、常規 監測骨密度、及被告知長期使用避孕藥 具有的副作用(尤其是血栓風險)。 席恩氏症候群無法預防,分娩期間 的嚴重失血通常可通過適當的醫療護理 將傷害減至最低。產後發覺內分泌系統 的異常,應及早檢查,並適當的補回生 理需要的激素,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並避免長期的身心疾病。 ▲ 席恩氏症候群患者是骨質疏鬆高風險群,要做適 當的負重運動,並常規監測骨密度。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