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院訊第181期

23 雙月刊 No.181.2023.11月 群」。另外也可能因它分泌的神經性物質 造成腹瀉;因此當消化性潰瘍合併慢性腹 瀉,或多發性潰瘍,或反覆發生的潰瘍, 需考慮是否為Zollinger-Ellison二式症候 群。胰島素瘤則可能導致低血糖。一般 腫瘤發生年齡在40到50歲,臨床也有 5歲就發生的報告紀錄,各年齡層都不能 大意。其他器官的病變例如在胸腺等位 置,很難從症狀被覺察,通常需要電腦 斷層等進一步的檢查。 胃泌素瘤的藥物治療首選為氫離子 幫浦抑制劑,以抑制胃酸分泌,若使用 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抑制劑則需較大劑量。 腫瘤在1.5-2公分以上建議手術,2.5公 分以下的胃泌素瘤,15年存活率可以到 100%,不過一旦轉移,15年的存活率就 只有52%。 神經內分泌瘤的預後與細胞分化是 否良好、是否轉移、腫瘤大小等因素有 關。治療方法一方面是針對其所分泌荷爾 蒙的相關治療,如上述胃泌素瘤的藥物 治療;另一方面是針對腫瘤本身的治療, 一般以手術將腫瘤切除為首選,若無法 手術或已有轉移,可以體抑素類似物或 標靶治療。 ▍定期健康檢查 揪出隱形的病灶 此外,有些人可能合併多發性內分 泌腫瘤,這是一種遺傳性的內分泌疾病, 涉及副甲狀腺、腦下垂體等。雖然神經內 分泌瘤相對罕見,但近年因名人賈伯斯、 馬如龍等人相繼罹患過世,並受到世界 衛生組織在病理上給予明確的定義,現在 越發受到重視。許多病人都是在做胃鏡 或大腸鏡時意外發現,難以有明確預防。 因此定期進行全身健康檢查,對於早期 發現、治療神經內分泌瘤至關重要。 總的來說,神經內分泌瘤因其多樣 性的發病部位和症狀而難以早期診斷,但 藉由健康檢查發現,可以提早進行治療。 預後也與瘤細胞的分化程度和轉移情況 有關,需要持續追蹤。在目前,神經內 分泌瘤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體抑 素類似物治療以及標靶治療等。民眾可 對此疾病有基本了解、謹慎應對,不需 過於盲目擔心。 神經內分泌瘤的預後與是否轉移、腫瘤大小等因素有關。2.5公分 以下未轉移的胃泌素瘤,十五年的存活率可以到100%。 ▲ 近年因名人賈伯斯、馬如龍等人相繼罹患神經內 分泌瘤過世,並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在病理上明確 的定義,越發受到重視。(圖片來源/Matthew Yohe,https://w.wiki/6daT) 陽˙明˙院˙區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